俗话说的好: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千里路”,对于古人来说,为了出行,有了马车,但是遇见江湖湖泊之后怎么办?是不是就要停下脚步呢?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“舟”字的来历,一起去了解最早的舟是怎么产生,咱们往下看!
甲骨文:舟是典型的象形字,在甲骨文中的写法,它就像一个独木舟的形象,左右两边的弯曲笔画,就像小舟的两侧的船舷,中间的横笔,就像狭小的船舱。因为甲骨文的这个字形实在是太形象,以至于在最后都没有任何改变。
对于历史上第一艘的舟的说法有各种各样的推论。
比如在《易经》的系辞它认为,是传说中黄帝,尧,舜,挖空了树干然后做成舟,切削木头做成桨,人们驾驶小船小舟,让陆路不通的地方,得以借水路通行无阻。
《山海经》认为,传说帝俊他的后裔番禺最早造出舟。
《世本》则认为是黄帝的大臣共鼓,货狄两个人发明的。
这些说法很多都是来自民间传说,不一定可信,但是反映了中国这个古人对于舟的起源的思考。
据2002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新的发现,考古学家在这个跨湖桥遗址中,发现一条长达5.6米的一条独木舟的实物,它的时代距今约7600年,是迄今出土的,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。
金文:西周金文中的“舟”字,字形已经简化,但两条弯曲的这个船舷,还有这个船舱的这个构形仍然保留了下来。
小篆:《说文解字》的小篆中“舟”字笔划更加圆润,它顶上的一撇,也变得更加突出。
楷体:唐代楷体的“舟”字,和今天所见的舟字基本上没有区别。
今天关于“舟”字的由来及演化分享到这儿就结束了,对于最早的舟,出现在7600年,作为中国人,你们骄傲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