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» 早鸟快报 » 商务 » 正文

创业_裂变!盒马等企业是怎样成长为巨无霸的?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12-01  来源:来自互联网  作者:来自互联网  浏览次数:671
导读

它们对于传统企业的“赋能”,让传统企业和它们实现共赢,但从生产、销售、消费者的环节上看,几乎所有环节都没有发生变化。 新零售之后,这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内部“裂变”,腾讯是通过投资来实现“裂变”的。阿里…

“转型找死,不转型等死”几乎是很多传统企业的宿命。

如今,传统企业的宿命再度降临在互联网企业身上,创新和裂变几乎成了所有互联网企业的难题。互联网行业迭代的加快致使每一个企业都不得不加快步伐,迭代产品如果不能顺利推出,那么掉队、覆灭就是宿命。

从“+互联网”到“互联网+”,传统行业向互联网迁徙已然变成了互联网向传统行业迁徙。浩浩荡荡二十年,互联网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的支柱,曾经的新型产业变成了“传统产业”。赋能更是近些年商业领域听到的最多的词汇之一。

阳光之下无新鲜事,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从来都不可分割,不管是谁赋能谁,经济向上总是不变的真理,两者之间总能互为出路。

传统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人是行业红利的基石。互联网产业大多是技术驱动型产业,人(用户)也是它们的基石。两者之间总有天花板,人就是逾越不了的红墙。

四五年前,如果说还能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之间找一条清晰的界限,那么今天这条界限已经不那么清晰了。在经济混合发展下,重资产型企业开始“瘦身”,轻资产企业开始“增肥”,在行业与企业的天花板中,轻重互换成了它们经济增长为数不多的路之一。

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,就会遇到天花板,不管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。如企业还能保持增长,一是因为产品涨价(包括产品升级),二则是内部裂变或者外部并购。

企业越大,大企业病就越重,变革起来就越难。

宗毅曾写过一本书叫做《裂变式创业》。据说,裂变式创业这个制度最早的起源就是公司高管的离职创业。当时宗毅就想了一个办法,既然离职创业是创业,那么内部创业也是创业。如果进行裂变式创业,不仅创业风险会减少,公司也能获得创业公司的股权,实现公司内生性发展。

后来,腾讯内部也开始实行多组竞争去发展一个产品,微信、王者荣耀都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。再后来,拼多多也开始在内部用这种方式,最后跑出来的这个项目造就了拼多多几千亿的市值,也给它带来了5亿的用户。

用户是互联网企业的基石,但是人就这么多,所以增长总有尽头,想尽一切办法增长是互联网企业共同的目标。

前几年,阿里、腾讯开始争夺传统零售行业,从而诞生了一个词叫做——新零售。它们对于传统企业的“赋能”,让传统企业和它们实现共赢,但从生产、销售、消费者的环节上看,几乎所有环节都没有发生变化。但有一点,通过大数据它们的生产方式变得更加合理精确了,这样就避免了产能过剩的问题,实现了企业盈利;以及销售渠道的增加,在存量市场上,它们可以争夺更多的用户。

新零售之后,这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内部“裂变”,腾讯是通过投资来实现“裂变”的。而阿里则是通过内部孵化项目来实现裂变的,包括现在的盒马、支付宝、菜鸟、阿里的未来酒店等,都是内部孵化的产物。

当这些产业做大之后公司不断地投钱,一方面促使它做得更大,另外一方面它们可以向不同领域延伸,来延长公司的“寿命”。

比如盒马这个项目,最初只是“菜市场”的变革,通过给菜市场赋能,让它变得更加互联网化。但是当盒马成为一个“新物种”之后,它便开始向重资产端延伸。

如今的盒马鲜生早已启动了去“鲜生”化,倒不是说产品变得不鲜不生了,而是它的形式已经从传统的菜市场向“吃”的方向升级。

近期,盒马在全国的售价社区盒马里·岁宝正式开业,场内除了盒马鲜生店之外,还有零售、餐饮、生活服务和亲子教育四大业态。

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能清晰的感觉到,盒马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原本的范畴和定义之中了,在通过同传统百货公司的结合,它已经开始向资产端延伸。盒马想要做什么?答案是平台。

盒马总裁侯毅说:“相信再给我两年时间,盒马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大的快销品销售平台”。所以,不管新零售还是老零售,它们最终的目标都是——消费者。

综合来看,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成长为庞然大物,就是因为它们拥有了庞大的消费者群。互联网时代,用户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,不管是内部裂变、成长还是外部并购、赋能,它们的核心就只有一个,那就是争夺更多的消费者。

 
 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,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