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禹锡因参与“永贞革新”,失败后被一贬再贬,写弦外之音咏史诗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12-02  来源:来自互联网  作者:来自互联网  浏览次数:932
导读

在这首诗歌中,刘禹锡站在历史的高度,赞扬刘备的英雄气概与事迹,却也讽刺与批判了昏庸的刘禅的麻木不仁,其实在这里刘禹锡也是有弦外之音的----他在批判当时破坏他们“永贞革新”的伟大事业的藩镇、宦官和大官僚…

因参与“永贞革新”失败而被一贬再贬的刘禹锡游览蜀先主庙,写下了有着弦外之音的著名咏史诗

提到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这两句诗,大家也许会想起刘禹锡这位晚唐诗人,对他你有多少了解呢?他和三国时期的刘备有没有联系呢?

首先,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他:刘禹锡,字梦得,洛阳人,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,系出中山”,有着“诗豪”之称。他所说的“系出中山”意思也就是他说自己出自汉代中山靖王刘胜那一系,而我们也能从《三国演义》和《三国志》等资料中了解到刘备也说自己出自中山靖王那一系,说不定刘禹锡与刘备之间也有着某种亲属关系。而且刘禹锡与刘备之间也有过交集。

这次交集发生在刘禹锡担任夔州刺史的时候,当时纪念刘备的蜀先主庙就在夔州境内的白帝山上。刘禹锡就趁着自己有空的时候去拜访了这个蜀先主庙,在那里不仅看到了充满生机的景色,也看到了历史的痕迹,感受到了历史的苍凉。

想到了刘备曾经在三国那段时期中也是一方英豪,是三分天下的一代英雄,在波云诡谲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刘禹锡非常仰慕这位英雄人物,羡慕他在历史上的作为与贡献,因为此时刘禹锡陷入了十分困顿的人生境遇之中------刘禹锡曾经心怀凌云壮志地参与“永贞革新”,同柳宗元等人结成了一个变革的团体“二王刘柳集团”,在推行了一段时间自己的主张后,因为触动了藩镇、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,所以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
刘禹锡与他共同推行革新主张的其他官员也被一贬再贬,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八司马事件”。这次事件对刘禹锡的政治命运造成了巨大的打击,也使得刘禹锡在以后的岁月中受尽了颠沛流离。

当他到了远离京师的夔州担任刺史的时候,他的内心里充满了不甘与痛苦。当他看到了在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刘备的时候,内心里有着十分复杂的情绪出现。刘禹锡是十分敬仰英雄的,也是十分想成为英雄的,虽然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晚期了,但是他面对逐渐走下坡路的唐王朝还是想在这个时代力挽狂澜,成就一番大业。

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和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,他满怀高涨的热情投入自己的事业中却被无情地打败与抛弃。他百感交集,感慨万千,在蜀先主庙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寄托自己情感的咏史诗:

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。

势分三足鼎,业复五铢钱。

得相能开国,生儿不象贤。

凄凉蜀故妓,来舞魏宫前。

--------刘禹锡 《蜀先主庙》

在这首五律中,刘禹锡高度赞扬了英雄,却也同时流露出了对无能庸碌的人的鄙薄。前四句与后四句的对比中,作者表达了对蜀汉王朝后继无人而被他国消灭的惋惜。

首联“天地英雄气,千秋尚凛然”,以高昂的基调开篇,语意挺拔,意境雄伟奇绝。“天地”言空间之大,表明英雄气充满天地之间;“千秋”言时间之久,写出了英雄气万古流芳,长存不灭。而且化用了曹操的“今天下英雄,惟使君与操耳”(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),仅仅加了一个“气”字,便把那种英雄气概给具体化了。

颈联“势分三足鼎,业复五铢钱”这两句是说,当时刘备出身不是很好,但是凭借自己多年的努力与奋斗,才形成与曹操、孙权的三分天下之势,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卓绝的。而且在他巩固了蜀汉的政权以后,力图进入中原,恢复汉室,这表现了他的英雄之志。而下面的那个“五铢钱”是公元前118年(汉武帝元狩五年)铸造并且发行的一种钱币,后来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时将它废除。东汉初年,光武帝刘秀又恢复了五铢钱的使用。刘禹锡在这里用这个典故,表明了刘备恢复汉室的宏图大志。

颈联“得相能开国,生儿不象贤”笔锋一转,开始写刘备通过“三顾茅庐”的努力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,从而成功地建立了蜀国;但是在刘备死后,继任者刘禅却不能够像刘备一样选贤任能,励精图治,最终将刘备的江山社稷给彻底葬送了。刘禹锡为此非常感慨与痛惜,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教训,应该吸取与反思。同时,刘禹锡认为这也是由于刘备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做得不好,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,后世人应该从中吸取教训。

尾联“凄凉蜀故妓,来舞魏宫前”则是刘禹锡以白描的手法来写刘禅的昏庸,化用了《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裴注引《汉晋春秋》中“司马文王(昭)与禅宴,为之作故蜀伎。旁人皆为之感怆,而禅喜笑自若。”这也就是“乐不思蜀”故事的内容。刘禹锡在这里用这个典故就是来体现刘禅的麻木不仁,照应前面的“生儿不象贤”。

在这首诗歌中,刘禹锡站在历史的高度,赞扬刘备的英雄气概与事迹,却也讽刺与批判了昏庸的刘禅的麻木不仁,其实在这里刘禹锡也是有弦外之音的----他在批判当时破坏他们“永贞革新”的伟大事业的藩镇、宦官和大官僚们等顽固势力的昏庸与无能,来抒发自己内心里的不平之气。

文 诗词圈儿特约作者:青舟

 
 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,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