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之行回来已经有大半个月,断断续续,把一些照片和感受整理下来。
十一月初,工作学习的机缘巧合在上海待了一个星期,伴随着毕业论文的焦虑与择业就业的思考,从一个城逃到另一座城,在这个大都市里游荡。但心情又缺了些“游荡”的快意畅然,都是看的一些建筑,拍下一些像调研又不像调研的照片。
东方体育中心是GMP的作品,雕塑感很强的白体块,一品一品的韵律,就像精心摆放在桌上的烛台、香槟和戒指,准备一场示爱,一件一件相互独立也呼应,是很美的。
但这种美又是比较孤独的,周边没有什么商业,水边的空间也被围闭起来。我在拍那张水边照片的时候问保安大叔:“这个水边为什么要拦起来呀?”他很不屑:“因为老百姓素质太低,让他不要到边上去还要去。”缺少人,一场精致的“示爱”也显得很无聊吧。
【陆家嘴】这一趟上海的图都非常魔幻,心里想着MIR,然后每天手机上就出现了这种风格阴郁的照片。走在陆家嘴CBD的感受明显要比在珠江新城好得多,二层的连廊四通八达,和建筑的平台有很丰富的连接,比起珠江新城找不到过马路的地方,对行人友好很多。
拍这张照片的时候,国金中心的保安跑来,说这里不给拍照,不知道是不是真的。反正此行上海的保安对我不太友好。。。
上海中心是晚上上去的,夜景的感觉应该不如白天。贴着玻璃鸟瞰城市的感觉并不特别爽快,要是能感受一下632米的风就更好了。
【滨江芦苇】这应该是叫芦苇吧?之前没怎么见过,一滩的各自凌乱而又在风里有序的齐齐摇摆,和江对岸的密集城市映衬下,城市和自然,粗犷和细腻,有一种微妙的平衡。
黄浦江两岸舒服得很,坐在江边可以看到江畔的水生植物,驳岸的生态系统、人和水的关系都是更丰富而且亲密的。
【喜马拉雅中心】这座房子大概就可以用魔性来形容吧。粗糙的外墙不规则的隆起,像愤怒的巨兽,控制不住自己狰狞的表情。而外面的广场上种着水稻,这种代表文明的粮食作物在城市的秩序感中反而显得充满野性。
【静安体育中心】一半是综合馆一半是商业综合体,综合馆得屋顶是一个足球场。商业还在招商没有开放,体育馆的台阶下挂着kpl的招牌,以后的体育场馆会越来越综合,运动健身、购物、娱乐、电竞,体育馆会慢慢走进百姓生活。
【华鑫中心】住在这个房子附近,给奥巴党打个广告,白天的手持慢门拍出人的虚影,还是很方便的。但超广角端防抖效果会有所减弱。
【让.努维尔展】最后一天给了让努维尔在上海的个人建筑展,这个展就像一个幻灯片播放的摄影展。。。一个男人的声音,在一张张巨幕幻灯片下讲出只言片语。。。那些照片是很美的,巨幅照片配上场景声的代入感很强,建筑和人的共同表达,相得益彰。。。让我不禁惭愧,自己看到建筑的时候,就感受不到人,关注人的时候,就感受不到空间,拍的很多照片像没有灵魂的效果图或是肖像画。
很有意思的是,在看这个幻灯片展的中间,一对金发碧眼的小兄妹跑到荧幕前玩了起来,一张张漂亮的巨幅建筑照片前面,两个孩子嬉笑玩耍的图景是那么的和谐自然,甚至给每一张图片添色,建筑里最重要的还是人呀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