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档能否成功创业?创业导师_一定能!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9-12-02  来源:来自互联网  作者:来自互联网  浏览次数:895
导读

创始人通常有很强的紧迫感和执行力,针对这一特点,创业导师可以帮助创始人厘清最紧要的行动并助力他们完成。 在企业早期获得融资,关键的优势是企业有资本对业务进行投入,同时壮大团队,获得更多经验;但也存在…

Dave Bailey是欧洲最出色的创业导师之一,此前是谷歌加速器项目的主导师,曾辅导过上百家初创企业,深谙创业之道。

专职创业导师是欧美创投界的重要角色,为创业者从0到1提供强大助力。这一职业是欧美创投生态完善和丰富的体现。在国内,创业导师还远不足以称之为专门的职业。或许像李开复、陆奇这样的创业孵化者更接近于创业导师的角色,但大部分创业者对创业导师的角色依然十分陌生。

创业导师究竟能干什么?创业导师对创业有什么特别的洞见?围绕这两个核心议题,投中网尝试做了一次“连接”。我们从国内创投界征集了一些问题,请Dave回答。以下是访谈实录。

(投中网曾编译过Dave Bailey的一篇文章《创始人被扫地出门,如何看待这个“魔咒”?》,感兴趣可以点击阅读)

1.创业导师这个角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?(某AI公司创始人)

创业导师可以为创业者们带来价值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
从0到1创办一家企业是个非常孤独的过程,中间会遇到很多非常棘手的事情,创始人也不便和团队或董事会倾诉。创业导师可以为创始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,谈一谈业务和之间的开心事和糟心事,起到一定疏导作用。

我们常说“数据驱动决策”,但对于早期企业来说,数据是远远不够的。创业导师可以通过提出有效问题来帮创业者从多个角度考量问题,作出更好的决策。

创始人通常有很强的紧迫感和执行力,针对这一特点,创业导师可以帮助创始人厘清最紧要的行动并助力他们完成。

2. 早期企业,团队至关重要。您辅导过上百家初创企业,对于团队搭建、员工治理和培养有没有什么心得和建议?该如何做才能够不断地激活员工和高管的积极性?(某出海社交媒体创始人)

关于团队搭建、员工治理和培养,具体的方法有很多,但根本理念在于工作的分配方式。优秀的管理者乐于去解决问题,而不是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。

一个指导性原则——分配问题,而不是分配任务。创始人要去指导团队成员自己找出解决方案。

企业发展初期运用好这一原则,可以提升核心团队的主人意识和积极性。

3. 什么才算完美的创始团队?合伙人之间应该以怎样的原则相处,避免日后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?(某投机构投资总监)

讲真我不相信什么完美的团队,每个团队都是与众不同的,关键之处在于团队和业务的匹配度。至于如何匹配,我认为如果一个团队认得清自身的具体短板,并能持续改进和迭代,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优秀的团队。

坚实的伙伴关系,同样离不开诚实的自省。人无完人,我们都需要有建设性的反馈,一步步变得更好。

4. 初创企业该如何规划业务的发展?如何对当前市场以及公司所处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?(某区块链公司创始人)

从核心来看,所谓优秀的分销,无非就是锁定正确的群体并对其进行精准激励。

建议先列出一个清单,找出用户生态体系中全部有影响力的媒体、服务商和KOL;接下来,争取与最有影响力的几方达成合作;之后,想办法打通最有影响力的渠道,向用户推介产品。

我们通常认为要激励都要花钱,比如打广告要花钱请媒体公司。但其实也有许多不用花钱的方式,比如一些初创企业会采用虚拟信用分、早期试用、用户等级和附加服务等方式。

5.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,拿到风投的利与弊都有哪些?创始人应该如何处理与早期投资人的关系?(某投资机构投资经理)

在企业早期获得融资,关键的优势是企业有资本对业务进行投入,同时壮大团队,获得更多经验;但也存在一些弊端,比如企业会失去控制权,身负巨大的增长压力。一个需要认清的事实是,多数企业并不适合风险投资,尤其是市场规模不够大的企业。

如果决定从风投机构拿融资,一定要明智选择合作伙伴。企业的控制权一旦放弃,就很难再拿回来。

6. 您曾提及一个观点:对于创始人来说,最危险的弱点正是自身认识不到的那些。那么在您过往的创业历程中,是否曾察觉出自己的弱点?创始人们又该如何自省来避免呢?(某互联网企业创始人)

在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中,人们的缺点通常会一一暴露出来,无处藏身。创始人从0到1创立公司的独立,日后可能成了抗拒合作的表现;创始人说服投资人拿到融资的魄力,日后可能成了决策时的固执;不惜代价扛过艰难起步的工作哲学,加上多年的压力和挫折,日后可能让创始人精疲力尽。

公司要壮大,创始人自身也要成长,这是个艰难并且疼痛的过程。创始人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,一定会有积极的改观:1. 定期进行自我反思;2. 搭建有效的反馈机制;3. 拥有能给予支持的优质人脉。

7. 创业故事看得多了,人们都会反观自己。创始人的经历对普通人有参考价值吗?对创始人的能力要求可以复制到普通人身上吗?(某投资机构风控总监)

我花了大量时间与很多创始人们进行了一对一的对话,之后我发现一个媒体不会报道出来的秘密——企业家也是普通人,这个群体的本质特征,就是对财务风险的胃口,除此以外,他们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。所以即使是普通人,也有能力做出了不起的事业。

8.随着公司发展,引入职业经理人成为一种常态。如何在不同的阶段,平衡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的最大价值?(某投资机构合伙人)

创始人的角色会随着公司发展从一个“独立贡献者”变成一个管理者——也就是经理人的经理,所需的技能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。那些能让创始人实现某件事的能力,未必能让他们实现另一件事。良好地平衡创始人和职业经理人的价值,这需要多年的努力和磨合,所谓的“平衡”也要具体看公司的规模和发展阶段。

9. 近年女性创业者和投资人数量越来越多,您如何看待创投领域女性力量的崛起?(某投机构投资经理)

作为西方国家的千禧一代,在我看来,如果评判一名投资人或者创业者的优秀与否要和性别挂钩,这种想法是不合逻辑并且不尊重女性的。

虽然社会变化需要一些时间,但从长期来看,男女平等是一个趋势,创投领域的男女比例也会日趋平衡,对此我是十分乐观的。

要知道,创业者、企业家是这样的一群人——他们站在社会变革的最前沿,努力解决当下的问题,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。鉴于我们当前所处的世界,我们需要所有优秀的企业家。

10. 中国有位女性企业家曾与丈夫一起创办公司,但之后因为矛盾把丈夫逐出公司,二人的婚姻也因此告急。她曾在采访中说过,建议夫妻不要在一起创业。您如何看待夫妻创业?这种模式行得通吗?(某互联网公司创始人)

如果问题是“夫妻能不能一起成功创办一家企业”,答案是“一定能”。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先例,比如全球领先网络方案供应商Cisco思科,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Combinator,全球最大幻灯片分享网站Slideshare…

夫妻创业这件事,与生活中的所有事一样,都是有利有弊的。分享一个适用于所有创始团队的建议:建立一种可以安全并能轻松给出反馈的文化,这可以帮大家及早发现并迅速解决问题。

(投中网与海外创投圈的交流活动正在火热“组局”中,欢迎添加作者微信“入局”交流。如果想发表见解,或者对Dave还有其它问题,欢迎下方留言。)

 
 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,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